• 1.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(成都 610041);
  • 2. 中航工业成都 363 医院骨科(成都 610041);
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

目的 对 SuperPATH 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(total hip arthroplasty,THA)的疗效进行比较。 方法 2017 年 3 月—5 月,将 24 例拟行初次单侧 THA 的髋关节疾病患者纳入研究,随机分为两组(n=12),分别采用 SuperPATH 入路(SuperPATH 组)及传统后外侧入路(对照组)进行关节置换。两组患者性别、年龄、体质量指数、疾病类型、合并基础疾病类型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(ASA)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记录两组手术时间、住院时间、切口长度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;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,计算总失血量及术中失血量;手术前后炎性反应指标(C 反应蛋白、红细胞沉降率)、肌肉损伤指标(肌酸激酶),患者髋关节屈曲及外展活动度、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(VAS);摄骨盆正位 X 线片观察假体位置。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 1 年随访。与对照组相比,SuperPATH 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(t=4.470,P=0.000)、手术切口缩短(t=–2.168,P=0.041),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(t=0.474,P=0.640)。SuperPATH 组术中 1 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;两组术后均无感染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。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总失血量,术前及术后 1、3 d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,术前及术后 1、3、14 d C 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SuperPATH 组术后 1、3 d 肌酸激酶明显低于对照组(P<0.05),术前及术后 14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术后 1、3 d SuperPATH 组髋关节屈曲及外展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(P<0.05),但 14 d、3 个月、6 个月及 1 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SuperPATH 组术后 1、3 d Harris 评分及 VA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(P<0.05),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术后 1 年复查 X 线片,两组前倾角及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随访期间两组假体均无松动、下沉。 结论 与后外侧入路相比,采用 SuperPATH 入路行 THA 能减少肌肉损伤、减轻术后早期疼痛,促进患者早期康复。

引用本文: 欧阳晨波, 王浩洋, 孟维锟, 罗泽宇, 王端, 裴福兴, 周宗科. SuperPATH 与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随机对照研究.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, 2018, 32(12): 1500-1506. doi: 10.7507/1002-1892.201807011 复制

  • 上一篇

  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的疗效研究
  • 下一篇

   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HIV 感染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